博鳌亚洲论坛2013年年会4月6日-8日在海南博鳌举行。7日,龚克在年会现场接受新华高端访谈。
记者:博鳌亚洲论坛年会今年开设了“大学校长论坛:就业与教育”这个分论坛,这是不是说明我们国家就业的问题已经非常严峻了,目前的就业情况到底是什么样子?
龚克:博鳌过去谈教育比较少,今年是从就业的角度上跟教育谈在一起。目前我们国家大概每年新增就业是1200万人,实际上线万人以上,因为一部分是替代的岗位。
新增就业岗位1200万是一个不简单的数字,过去一个GDP的就业增长不到100万人,现在大约一个GDP是150万人就业,这是经济结构调整的结果。服务业吸纳得更多的就业,比制造业吸纳的能力要强,这是一个大的形势。
但是我们现在还是一个人口的高峰期。现在谈就业人口大约是80后,80年代虽然开始实行一胎的政策,但实际上那时候还不是特别的严格。现在我们看到的很多学龄人口下降,那是十几岁的人,二十几岁的人口没有下降,每年数以千万计的增加劳动人口,我们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放缓,我们从两位数的增长降到了一位数的增长,7%维持住的线万就业人口,这是政府工作报告讲的,但是实际上可以达到1000万。但是从中国人口的结构来讲,就业将是中国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间里面临的压力。就业本质上是人口和经济的矛盾,不管有没有大学人都是要就业的,不是因为上大学才要就业。其实不上大学就业更难。
记者:有网友通过我们提问,就是目前我国经济正处于稳定增长时期,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需要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为什么还存在着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
龚克:现在大家谈大学生就业难是从几个角度来谈的,一个角度是从整体的就业状况来看,现在新增1000多万的就业岗位,或者说是2000万就业岗位中,大概有700万大学生在里面。如果倒退15年左右,每年就是60万—70万大学生,而就业缺口也是1000万,相对来说现在是比较难了。但是从另外一个意义上讲,每年新上岗的2000万人里头,这600万人总体上是有优势的,不信可以试一试,不拿你的大学文凭,拿你高中文凭去就业容易还是大学文凭去就业容易?
从就业预期的角度来讲,较高的预期实现比较难了。比如说十年前学电子信息的,可以预期一出来就拿8000元一个月,这个预期现在不行了。一个是现在整个经济放缓了,当时生命科学、电子科学的泡沫被挤破了,回归常态了。
还有一个是竞争大。过去一个企业、一个岗位出来没有那么多人来竞争,现在会碰到不同的学校,甚至海外回来的人同样竞争这个岗位。
此外,也有一部分大学生基本素质不符合职业要求,这个情况现在也是实际存在的。
记者:有报道称研究生就业率比不上本科生,怎么看待高学历人才就业率比不上低学历人才就业率的?
龚克:是不是学历越高就业越难,我觉得这可能是一个伪问题,因此现在为止没有看到统计说这个事。我所知道的比较个别的例子,有些人不拿硕士学位,只拿本科学位去就业。但是在我接触的三个学校里都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情况。我相信这是比较少的情况,多数情况下还是拿着更高的学位去就业,因为还是高学位比低学位容易。这也是为什么这几年考研究生是越来越厉害,从我们学校来看,现在考研每年都是20%以上的速度在增加。
龚克:就是没有全面地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我们最近有一个调查,这个调查表明,跟以前的调查相比,用人单位更多的看综合素质了,不是简单的看分数,不是简单的看学校是不是有名。企业或者这些用人单位有了更多的选择性,可以比较从容的更细致的来选择他合适的员工。反馈到大学生来讲当然就增加了难度,但其实是好事,这是有利于促进高等教育提高的一个正反馈。
现在我们教育系统最需要改进的地方,就是我们教育系统的任务是什么。现在我们有几个层次的问题,第一个层次的问题是近几年强调学术的研究,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学生。本来学生是学校的目的,现在强调学术是学校的目的,这虽然克服了以前不重学术的状况,但是带来一个负面作用就是忽略了学生。学校之所以存在是因为有学生需要培养,学校是为学生存在的,学术是为了培养学生的一个手段而已,不是目的,这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
另一个层次,对学生培养又比较多的限于知识的传授。知识是很重要的,没有知识的人现在肯定不可能是一个高素质的人,但是仅有对知识精确的掌握还不能成为一个高素质的人。
刚才为什么讲这么多,实习是为了什么。现在确实学生比较重视实习,但是有一部分学生是用应试的态度来做实习的,是为了给他的就业的简历上增加一个砝码。真正的目的是通过实习了解真实的世界,了解知识的运用,了解已有知识和实际问题中间的差距,来激发创造新知识的动力,这是实践在教育中真正的作用。
我觉得我们现在要防止的是把就业问题变成一个新的应试型的要素引到大学教育里面来,就像中学的培养是为了上大学,大学的培养是为了让他就业,就看用人单位考什么东西,关注什么东西,我就像应试一样去补那点东西。我觉得应该着眼于人全面的发展,如果是一个真正优秀的人,有社会责任感,有对社会的责任、家庭的责任,对个人负责的精神,身心是健康的,能够承受压力,能够与人为善,有扎实的基础知识,有很好的学习能力,这样的人就业是不会很困难的。
主持人:为什么就业的思想观念和实际偏离,只重知识掌握也和教育的本真偏离,为什么产生这些偏离,根本原因是什么?
龚克:我们现在所说的现代的高等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工业化时代发展的教育,突出特点是随着工业的专业化分工,为它培养特定专门人才。为行业具有专门知识和技能的人,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特色。我们中国50年代提出又红又专,除了专业知识以外还要有一个很好的思想道德导向,应该说这方面一直没有放弃。到后来出现两个问题,一个问题是当工业化逐渐走向成熟的时候,发达国家的教育开始越过这个阶段,回归对人的教育,回归人的发展,我们国家没有走到这个阶段。同时我们国家还出现另外一个问题,为了在技术上进行赶超,为了在学术上站到世界的前面去,我们强调了学术的卓越,就更加把问题看成是知识更新的问题。相对来说,我们现在的政治思想教育是相当的不成功,因为把这些政治思想教育知识化了,也变成了一个可以考试的可以测量的,我们的德育课可以考100分,但是很可能是道德很败坏的一个人,因为我们也把它变成了一套知识,这是我们现在很失败的一件事情。
但是不能说因为我们的教育存在问题,学生就都很糟糕。事实上通过社会实践,通过学生的研究,很多自我的发展,在相当程度上也弥补了。多数走到工作岗位上的这些学生们还是适应这个需要的,我们从用人单位上得到反馈,总体上也是肯定的。学生能力在增强,团队的精神在增强,国际交往的能力在增强,专业口径在拓宽,这个从用人单位反馈回来也是非常肯定这一点,这是这几年教改做的一些事情。
但是我觉得有一件事情还需要再进一步做,就是真正要实现一个素质教育,我们真正把我们的教育目标放在人的素质的提高上去。当然包括知识,素质不是说吹拉弹唱才叫素质,科学知识的一个素质,科学上的严谨,学术上的严谨,深入的追究,这也是很好的学生的素质。这个我们现在没有完全做到,我们没有给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空间,这也是我们需要做的一个改变。联合国一般谈到高等教育的时候,1998年以后最官方的提法叫higher learning,我们都叫higher education。我们往往把学生看作是受教育者,是被动的,这是一个非常错的假设。应该给这个学生更多的自主发展的空间,自主选择的空间,在这一点上我们的制度弹性不够,我们教师的理念不够适应。这是我们目前在学校里推行教改最大的困难所在。
主持人:当学生进入大学的时候,之前的教育其实已经形成一定模式了,可能不仅仅是大学的问题。
龚克:是的,但是这个事情不能互相推。大学说都是应该基础教育解决的问题现在让我们大学来补课,基础教育说全是为高考搞的,我们很想教这些,但是学生不想学这个,家长不愿意他学这个,因为高考压力这么大,这是你大学的问题。
大学、中学推来推去是没有用的。出路在哪?应该是各级各类教育都实施素质教育,这样有可能改变高考的内容,有可能改变拓展高考的一些着眼点。如果高考来测量这个学生的身心素质的话,就可能会推动中学的体育、心理这方面的教育。
记者:有观点把教育片面关注分数的现状归罪于高考制度。此外,自主招生的推广也比较缓慢。为什么我们无法根本改变单一选拔人才的方式?
龚克:这里面有一件事我特别希望媒体注意的,也是这两年被普遍忽略的,就是实际上这几年高考的供需关系是非常紧张的。
我们现在一本的录取率8.5%,900万名考生里面只有8.5%可以上一本院校,8.5%的线万人—60万人;30余所“985工程学校”,包括南开大学、复旦大学招十几万人,面对的是900万考生。所以我们的老师在高考出题的时候特别要强调区分度,你必须把学生区分出来,因为不区分出来没法录取,但是一区分出来必然引导到关注细节。
如果不缓解高等教育的供需矛盾,高考改革什么的根本没有前提。我没有调查,有人告诉我,美国前200名的学校覆盖美国本科的50%以上,而我们前100名的学校大概覆盖5%。现在好象上大学不难,但是如果你是考生的家长,如果你是考生的话你会觉得很难,上好大学是非常难的一件事情。现在家庭条件越来越好了以后,强烈希望上好大学。
因为现在大家接受考试的区分度,分数面前人人平等,不管你家里是省长还是一个农民,在分数面前你没有办法。大家接受这个公平,而且这种东西确实在相当程度的意义上,在我们这种关系社会里相对是比较公平的,尽管这里有很多不合理的地方。但是你只要想想,如果把这个打乱了以后,就我们学校来讲抵不住很多合作单位。
美国大学可以,校友的孩子我就摆在明面上优惠你,因为大家不见得非要上耶鲁,像耶鲁差不多的学校美国有几十所。我们现在没有这种资源供给大家。特别希望大家关注到一个基本事实,随着我们国家经济发展,家庭收入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家庭希望他的孩子享受到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情况下,我们现在提供的供给和需求差距太大了。
我们做自主选拔加分加试自主招生,为什么社会上这么诟病呢,只有50来所学校做这件事,只有5%的考生得到自主加试加分。我们希望多一点口试,但是我们面临很大的压力,很多高校现在放弃了口试。压力就在于,如果你考了93分,我是92分,我在面试超过你,所有家长都来质疑:你是不是认识他的妈妈?你们是不是有什么关系?那个人是不是跟你有什么合作关系?太紧张了。
改革没有宽松度是不行的,大家这么激烈争夺资源的时候,要理解这些家长。900多万人考试有600多万人被录取,这是一个假象,为什么很多人可以被录取他要复读?因为他要上好学校,不甘心上一个他认为质量不符合他要求的一个学校。现在高职也招不满,因为他不想读职业教育,他想读普通高等教育。为什么一批学生拼命的考研究生,他就是为了换到一个比较好的学校。这个资源太紧了。要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话,你必须看到人民这么强烈的一个需求。现在所谓“211学校”大概只覆盖了6%左右的高考生。这个不行。
这当然不是一蹴而就,需要下工夫,但是不能拖。其实中等教育也是。以前我们老说基础教育的均衡化,教育公平的问题。为什么现在择校是一个问题,大家是想到好中学的。造成这样的问题的一个基本事实在我看来是好中学太少了。现在不是要把一个好中学变成一个一般的中学,而是要把一个一般的中学变成一个好的中学,这才是满足大家的需要。根本来讲是要把水平提高起来,而不是拉平。大家是希望有更好的好中学可以上,都像北京四中那么好,或者至少有几十所四中那样的学校就很不一样了。
当浮层化现象严重时,我们遇到的挑战是,出的主意没有太大实操价值,从事实际操作的人…
恒大与拜仁这场比赛太有价值,展现了自己,也终于真刀真枪下看清了自己,更成为一把标尺…
人的生命本无意义,是学习和实践赋予了它意义。应该把学习作为人生的习惯和信仰。
幸福是什么?当你功成名就时,发现成功不会让你幸福,和人分享才会。当你赚到很多钱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