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技术中心 > 单位案例 返回
餐馆根本用不着智能菜单
类别:单位案例 发布时间:2024-10-10 浏览: [返回]

  今天,人们越来越频繁使用菜单这个计算机术语,几乎要忘记了这个词的本来出处是餐馆。

  硅谷孵化器500Starups的创始合伙人Dave McClure忍不住跳出来大喊:救救我们的菜单吧!(美国)餐厅里的菜单实在是太烂了!有多烂呢?

  1、不够吸引人:只是印一堆密密麻麻的菜名,其中有些都不知道是什么;图片没有,或者看不清楚

  2、不够智能:不能记住我喜欢或讨厌什么菜;如果我请客,不能躲开他人不喜欢的菜;点单、加菜、结账时叫服务员都很困难

  3、不够多功能:认出回头客应该打折;不常去的店应该提供折扣吸引顾客;等菜等位的时候应该能看点东西轻松一下

  当然啦,他这么猴急部分也是因为500 Startups是个吃货。这篇文章其实主推的是改善餐厅管理的E la Carte。他们投资的其他食品类创业公司还有20几家。

  好奇之下我去谷歌搜了一下老外的菜单模板,不禁深深为国际友人的简朴风格而感动。

  E la Carte 为餐馆提供一套联网的订餐和管理系统,每张桌子配备一个触屏点餐器,价格面议,在官网上找不到定价方案。它对餐饮行业的主要革新之处,一是整合一站式管理,二是为接入和处理大数据打下了基础。菜单可以记录的东西越多,以后就越有可能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加以应用,餐厅可以发现顾客就餐高峰时段,喜欢的口味,常客人群的基本信息等等。

  这当然很美好,但是,对整合和大数据的狂热,需要避免堕入一切都是物联网,建造智慧地球的美好愿景。因为这么做有时对商户并不是最优解。

  E la Carte 这套系统的定价一定低不了。假设它进入中国市场,或出现国内山寨,那么定价必须低于中国餐厅目前解决方案的价格才可能有竞争力。

  首先纸质菜谱仍然是各档次餐厅的首选。经济学有个术语叫“菜单成本”,指的是当饭馆一定要等到调价多赚回来的钱足够支付重印菜单的成本之后,才可以涨价、加菜、换菜等等,否则还得贴钱印菜单。同样的,如果要降价促销,也需要在总成本中加入印刷传单的成本。

  国内也有拿iPad当菜谱的餐厅,但它们有些是联网的,有些——特别是一开始做的时候——只是把菜谱做成图片翻页。这让我觉得这些餐厅也许调整菜谱过于频繁,以至于印刷成本超过了购买iPad的成本。

  北京几家餐厅为了降低成本推出了“杂志菜谱”,印起来比传单复杂不了多少,每本的成本价从一两百元降到10多元——这还不算,他们甚至在菜单里插了供货商的广告,又可以收回一些成本。

  接下来,中国餐厅比国外更加喧闹,叫服务员也是个问题。很多餐厅采用带按键的呼叫器,按动按钮就可以呼叫最近的服务员,不仅贴心,呼叫器上面还是个广告牌。

  在点菜方面,在饭桌上临时决定点什么还是最常见的,这时服务员推荐和翻阅纸质菜单,体验不比平板差。同时,点评、团购等本地生活服务早已过饱和,订餐折扣方面,团购比会员还优惠,因此先预定后去吃,巧妙地解决了菜单不能帮点菜的问题。

  最后,有能力购置平板的店家可能会在其中预置一些自制游戏和资讯,潜移默化的影响食客,但这不是必需。顾客用自己的手机或平板消磨时间已经足够,为此提供无线网络和充电插座更符合实际。而且,无线网接入前的广告页面也蕴含商机。

  真要做互动菜单,为什么不用顾客自己的设备作为显示的载体呢?连上餐厅无线,或是对准桌子上的二维码一扫,菜单就出来了。

  可以看到,中国式解决方案各自分散独立,对每一个问题都可以选择最节省成本的一项。

  就算 E la Carte 打算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把用户数冲上去,对首批用户白送设备外加一年服务,对商家而言,还是会有成本存在。这套系统的很多地方都是需要培训的,并没有达到傻瓜式上手的程度,还有些小餐馆老板已经在此之前适应了一套更老更复杂的系统,形成了使用惯性。

  北京网易办公楼对面就有这么一家小餐馆,供应小到盖饭烤串大到烤鱼水煮肉的家常菜。他们使用的是(盗版)XP加一套名叫“金美食”的进销存系统,并未连接外网,而且操作过程中,还为了省事,把几个盖饭合并成一单,这种不规范的记录使得数据除了财务用途外,几乎不能留作他用。

  我很难想象连XP和Office 2003以上的系统都用不习惯的店员该怎么适应 E la Carte 这样的服务。在国内,为了让参与者使用成本最低,O2O服务商想尽了各种办法,其中包括有些团购网站甚至支持店家手写登记序列号,他们再拿过去帮着输入系统;也包括支付宝推出的玄之又玄的“声波支付”。

  看上去传统产业信息化遍地黄金,但实行起来如果是E la Carte这个样,成本既高,获利又少,推行起来怕是不会很容易。任何一项对传统产业的技术改进,要点在于让参与者花最小的成本,感受到最多实惠。

  当然,我很看好把我们这个吃货天堂的一些简单粗暴的招数输出到硅谷,给他们来个“微创新”。